國際家庭日前夕,家扶基金會公佈一份調查數據顯示,12-26歲的經濟弱勢家庭青少年中,有八成三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問題。對於這項調查結果,王明仁執行長除了表示相當憂心,更呼籲家庭成員或師長平時應多注意青少年的生活及情緒狀況,適時給予擁抱、讚美、支持、肯定及協助;青少年本身若感到自己有任何情緒困擾,為了愛護家人及自己,亦應隨時向相關輔導或心理諮商單位尋求協助。

  今天是聯合國所倡議的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提供國內外貧困弱勢家庭兒童少年關懷服務已60年的家扶基金會,特別採用臺大李明濱教授等人所發展的簡式健康量表(BSRS-5),針對3,389名青少年進行檢測調查,結果發現身心適應良好者只有17.6%,有輕度情緒困擾者佔35.8%,中度情緒困擾者佔32.7%,重度情緒困擾者佔13.9%。換言之,有高達八成三的青少年有情緒困擾問題,而屬於中度及重度情緒困擾者合計高達四成七的比例。這項調查結果不僅讓家扶基金會相當憂心,更指出了青少年的憂鬱與情緒困擾程度與其社會支持系統的強弱確實有著極大的關係。

  來自單親家庭、目前就讀高三的小清,除了面臨升學壓力,也面對就業與否的壓力與困擾。因為父母親離異後,媽媽要背負債務還要負擔家庭經濟,以致小清一直無法學習其他才藝,總覺得自己推甄不上好的大學,看到同學滿滿的獎狀、獎盃,讓自己很自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也不敢和別人交朋友。

  念國中的小齊,正值叛逆期,也面臨交友上的問題。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加上同儕比較心理,對於同學可以擁有較好的物質生活感到自卑,並且逐漸感到和同儕的世界不同。小齊將不滿的情緒發洩在媽媽身上,抱怨、叛逆樣樣來,造成緊張的親子關係。

  針對這些弱勢家庭青少年可能產生的情緒困擾,王明仁執行長表示,家扶社工老師都會適時提供孩子個別心理輔導或成長團體課程,也提供家長親職教育及親子溝通技巧,甚至舉辦親子聯誼活動,一方面紓解孩子的情緒問題與困擾,也化解家長與孩子的緊張關係,給予這些弱勢家庭成員積極正向的支持與協助。

  這份調查結果也顯示,在456名具有重度以上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中,約有65%與家人關係較為疏離,顯示若家人的支持較為薄弱,青少年則容易產生情緒困擾問題。由此可知家人的支持對於青少年的日常情緒狀況具有相當的影響。而青少年因課業等生活壓力影響,可能出現各種情緒困擾狀況,如容易緊張不安、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或心情低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睡眠困難等。

  王明仁執行長建議,當青少年出現情緒不安情形時,家人及師長應多注意青少年的生活及情緒狀況,及時給予關懷、支持、肯定及協助。對於中度及重度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更應立即尋求心理諮商,評估是否需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避免造成青少年問題及家庭關係之危機。

  據此,家扶基金會在國際家庭日也特別提出五點訴求,期盼可以作為家長與孩子溝通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參考,讓每個家庭都能擁有和諧的氛圍。(1)每天花5分鐘和孩子互相分享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孩子們生活細節之關心。(2)每天給予孩子一句讚美,給予孩子正向的肯定和支持。(3)定期給孩子一個擁抱,促進親子互動。(4)以瞭解取代責罵,讓孩子可以放心的在家中分享不安情緒與困擾。(5)營造互信與輕鬆的家庭氛圍,成為孩子的支持後盾與避風港。

 

照片1說明:家扶中心為家長舉辦親職教育講座
照片2說明:家扶中心為青少年舉辦成長團體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家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