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歲的小玉,一句話總要分好幾段完成,而從小跟著爸爸長大的她,因為爸爸工作忙碌疏於教導,甚至不熟悉「物品用畢要歸位」的基本生活常規;但經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小玉因為接受家扶基金會的「幼兒啟蒙方案」,不但會整理房間、摺棉被、洗碗、掃地等簡單的家事,甚至已經學會看圖說故事;還會在爸爸工作回家後,主動拿出繪本,請爸爸講故事給他聽。
從民國94年到99年間,家扶基金會以「0到6歲兒童發展篩檢量表」進行評量,共蒐集到1,080份樣本數,發現4至5歲弱勢兒童除「粗動作發展」,如跑、跳、上下樓梯等,正常比例將近八成外,其餘各項發展,如:「語言與溝通發展」、「社會人格發展」、「精細動作發展」、「知覺與認知發展」落後比例近50%,其中尤以「語言與溝通發展」項目與一般同年齡兒童相比,疑似遲緩(41.4%)及遲緩(30.5%)的比例,超過7成(71.9%),顯示經濟弱勢對兒童發展之影響。進一步分析,弱勢兒童在「語言與溝通發展」所呈現的概況,包括不能夠正確指出顏色、不會使用一些簡單的時間詞(如我今天要上課)、不會數到10以上的數字、必須依賴圖片才能說故事。